


時值全國、省市科技活動周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麵向公眾開展了主題為“從協議到行動:重建生物多樣性”的8大科普宣教活動,線上線下同步開展。
一、大咖TALK•科普沙龍:“探尋竹林秘境”
成都熊貓基地野生動物營養學專家姚英博士以公眾較為感興趣的“大熊貓食用竹“知識為重點,為公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普沙龍。沙龍活動分室內知識講解和室外科學實踐兩個部分,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公眾不僅學習了竹類理論知識、大熊貓食竹策略,還普及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倡導文明遊園,提高了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二、重點實驗室開放:《顯微鏡下的熊貓血》研學實踐
5月21日,熊貓基地迎來了對科學研究和國寶大熊貓都十分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在科學家和科普教員的帶領下,參與這一期的研學活動——顯微鏡下的“熊貓血”,體驗了科學家的日常工作,了解了有關大熊貓血液的相關知識。
三、社區文明養犬科普宣傳:我是大熊貓的好鄰居
為做好大熊貓國家公園周邊社區犬隻免疫及傳染病防控工作,2023年5月22日-26日,由成都熊貓基地動物保護研究部疾病研究團隊、科普教育團隊和唐家河片區工作人員組成的聯合工作組深入唐家河周邊村鎮社區,開展犬隻疾病調查和免疫工作,同時開展了主題為“我是大熊貓的好鄰居”科普宣傳活動,圓滿完成了包括片區周邊社區犬隻免疫、疫源疫病調查、樣品采集、疾病檢測分析、傳染病防控知識科普宣傳、動物保護及防疫相關法律法規宣傳、綠色生活倡導等工作。
四、科普進校園:探秘大熊貓
成都熊貓基地科普老師走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青川縣清溪鎮中心小學校,為該校220名師生帶去了一場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題的科普講堂。課堂以知識分享和互動環節為主,輔以有趣的科普動畫視頻,分享以大熊貓為代表的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及熊貓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在同學們的心中種下保護環境的種子,鼓勵大家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我們和大熊貓的共同家園。
五、主題科普講堂:你不知道的大熊貓
該科普講堂以大熊貓的環境適應性特點為切入點,選取公眾感興趣的大熊貓相關話題,麵向遊園公眾開展主題科普講堂,通過PPT講解、模型展示、視頻播放、互動遊戲、交流問答等多種形式普及大熊貓保護知識,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5月共開展講堂活動7場,直接受眾人數約300人。
六、互動科普講解:熊貓“龍門陣”
2023年科技活動周期間,成都熊貓基地科普誌願者以公眾感興趣的大熊貓話題作為切入點,麵向遊客在園區內多個科普點位開展了“熊貓龍門陣”互動科普講解活動。該活動通過開展互動科普講解,分享大熊貓的生理習性、行為特點、保護現狀等科普知識,鼓勵公眾積極踐行環保生活。科普活動現場氣氛熱烈,遊客朋友們認真聆聽,積極交流提問,科普教員給予耐心解答。遊客們都反映收獲頗豐,並承諾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踐行環保行為,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該活動開展10場次,累計受眾達1000餘人次。
七、博物館日:科普問題答一答:專屬蓋章活動
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該活動向當日參觀大熊貓博物館的500名遊客發放印製的國際博物館日專屬卡片,在遊客答對卡片上的科普問題後,加蓋專屬活動印章,鼓勵公眾積極行動,參與環境保護。
八、熊貓偵探:探秘大熊貓博物館
該活動由科普老師引導,分組前往大熊貓博物館各展廳,借助定製的“探秘手冊”進行沉浸式探館,活動共計開展2場次,現場共計約100名遊客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