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寒假,熊猫基地科普活动连连看
2月11日,在这个超长待机的寒假即将结束前,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支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办的两场科普活动:大熊猫博物之旅“大熊猫的朋友圈”和“识大熊猫·知家乡竹”圆满举行。42名孩子在探索、游戏、互动、手工以及科普老师解说的过程中学习了解了大熊猫科普知识及有趣故事。
大熊猫博物之旅---“大熊猫的朋友圈”
首先孩子们通过热身游戏“动物记忆大师”互相认识,然后由科普老师带领前往大熊猫博物馆探馆。在博物馆中,孩子们化身“动物侦探”,通过不同的特征提示,找到对应的动物朋友。在森林复原生境探访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分布在博物馆各处的大熊猫“朋友们”,从而了解大熊猫伞护种的意义。
热身游戏“动物记忆大师”
“动物侦探”在行动
“侦探们”分享发现
通过探馆活动,孩子们认识了与大熊猫共享家园的动物朋友,他们中的有一些是大熊猫的天敌,有一些与大熊猫和平共处,那么在大熊猫成员之间,它们又是如何表达、交流的呢?他们是像金丝猴、羚牛等动物那样喜欢群体活动、集体觅食,还是像豹、金猫等动物那样喜欢独来独往呢?带着疑问,孩子们探访了大熊猫的圈养家园,了解了大熊猫交友的秘密。
了解大熊猫的行为特点
探访大熊猫的朋友“红熊猫”
合影留念
自然教育活动---“识大熊猫·知家乡竹”
科普老师现场解说
孩子们现场辨识竹子
孩子们首先跟随科普老师前往大熊猫14号别墅了解大熊猫食用竹。通过科普展板互动解说,大熊猫新鲜食用竹现场辨识等方式了解大熊猫的食谱,消化特性以及大熊猫喜食竹特点。
孩子们分组观察,完成神秘小任务
分享环节
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孩子们变身“熊猫食竹小侦探”,在园区认真探索,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神秘小任务。“大熊猫吃竹子前会先闻一闻再决定吃不吃”“大熊猫有伪拇指,可以单手拿着竹子吃,也会左右手交替”,分享时刻孩子们积极参与,收获不少。通过观察、探索、分享等方式,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大熊猫与食用竹的印象。
跟着科普老师“玩转竹子”,制作完成满意的作品
“游船大比拼”
随后在手工实践环节中,科普老师带领孩子们“玩转竹子”——制作父辈们儿时的玩具小船。孩子们学习与观察后,制作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也了解了竹子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与作用。最后在园区天鹅湖中进行了“游船大比拼”,孩子们纷纷乐在其中,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收尾。
合影留念
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玩耍与学习,DIY手作、探索体验、交流与分享,受益匪浅。希望孩子们更多地关注、探索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做有责任感的地球小公民,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